預告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QMQOAbqNRc
<金孫暴富攻略 หลานม่า >
不得不說,自從<模範生>之後,就沒有再看過泰國片了,畢竟泰國片確實不是主流的電影選擇
但這部電影的推薦文,一直浮現在我的社群媒體上,也因此趁這次搭飛機,把這部好評不斷的電影補了起來
老實說,我非常容易被這類型的電影催淚,但想也沒想過,可以從電影開始30分鐘後,就一路哭到結尾,這部電影對我來說,真是爆哭攻略
當然,這類型的電影最容易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千篇一律,我不否認從一開始就可以知道結局是什麼,但電影還是設計了不少小彩蛋,讓他與其他電影有差異
以下就來介紹這部電影的心得啦!
以下文章會大量討論劇情,如果介意被暴雷的人,請注意唷!
在講這部電影的小巧思以前,我想講講讓我暴哭的點──真實!
雖然從古至今有很多癌症相關的電影,但頂多只會描述化療的不舒服以及掉髮,但對於「長照」這塊的描述可以說是少之又少
例如:居家照護的老人,其實要把屎把尿甚至要幫忙洗澡,面對性別不同的阿嬤,孫子尷尬的反應就很真實
又或著其實看醫生很花時間,大醫院的各種排隊,不是直接去就可以看得到
另外,老人之間互相訴說著自己得什麼病,其實大部分的長者也都自己在人生的倒數,但和朋友之間看似開玩笑的說,自己也得了癌症,也難免辛酸
但最讓我眼線失守的是──阿嬤在床上哭著說想要死,其實我自己也有遇過類似的經驗,臨終前的病痛其實很折磨人,看著在也治不好的疾病,慢慢衰退的機能,這樣痛苦活著,真的是活著嗎?這樣讓家人痛苦真的是好的嗎?治療是因為活著的人害怕改變,還是真的對病人好?
另外,獨居老人困境的描述,也是整部電影的哭點之一
小孩都成家立業,紛紛離巢,失去另一半的阿嬤,面對空空的大房子,那隻身一人的背影,只能說格外落寞
每週一次回家,成了唯一一次家中有生氣的時光,這也對比,為什麼後來孫子的入住很重要
但站在年輕人的角度,確實也能理解,大部分會搬出去,都是為了要有獨立的空間和隱私,但或許可以從多關心家人開始,不要等時間來不及才來後悔
除了上述的劇情設計以外,素人阿嬤的選角可以說是畫龍點睛,讓一切不會太過做作,而是真的像是自己阿嬤般,平易近人
雖然整部電影的主軸在講述親情,但串起一切的卻是──錢,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名稱取名中有:暴富
大家其實都別有心機,想著從阿嬤身上撈錢,就連孫子也不例外,孫子也是想著阿嬤過世後要繼承祖厝,才對阿嬤好
這裡也是小小辛酸,阿嬤明明中途就發現了,不像其他電影,演變成衝突的高峰,反而阿嬤默默開始真的分配起家產
大兒子則是口口聲聲說要對自己媽媽好,但許願的致富,而不是自己的媽媽早日康復,也是顯露的心思
反而是大兒子的女兒在飯桌上說:自己想要長大當醫生,治療好阿嬤,對比起來,就覺得大人的世界真是充滿算計
小兒子從頭到尾都不務正業,甚至還偷家裡的錢,雖然最後獲得祖厝,卻依舊把阿嬤趕去安養院,只能說不勝唏噓
唯一不計較的女兒,則是有重男輕女,財產分配不均的議題
每個角色都和阿嬤有「錢」的糾葛
我自己是對重男輕女的劇情特別有感觸,尤其電影中還刻意安排阿嬤去找自己哥哥的片段,顯露出自己也是重男輕女下的受害者,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的女兒呢?是深耕的父權文化薰陶嗎?還是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呢?
雖然電影最後看似有和解,讓阿嬤說出,自己臨終的時候,其實還是最想在女兒身邊,但確實財產女兒還是沒有拿到應該有的比例
不過回頭想想,或許上一代真的有自己的時空背景,突然太進步,也會太奇怪
這部電影,我認為會那麼接地氣的另一個原因──電影中充斥著華人的文化
由於阿嬤的設定背景是潮州華僑來到泰國,因此從電影一開頭的清明節掃墓,到祭拜神明,唱歌都可以看到華人文化的縮影
也讓從小經歷這些的我,有種坐了時光機,回到過去的感受
或許是因為這些傳統文化的鋪陳,讓阿嬤在劇情設計上有點古板,顯得更加情有可原
同時也讓我驚訝,原來華僑在泰國佔據的比例並不小(官方統計是12%),甚至可以作為電影的主要角色,算是大開眼界
最後來總結一下這部電影
藉由賺錢的搞笑切角,讓大家反思親情的可貴,或許主軸有點老套,但有趣的情節和寫實的描繪,還是可以讓人哭的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
除了親情以外,也在華人傳統文化框架下,討論的重男輕女、遺產繼承、長照等問題,讓劇情多元不無聊
雖然結局可以預期,但偶爾給自己一點反思,重新審視生命中重要的事情,也是不錯的事情
推薦給喜歡親情片的人
以上圖片來自網路資源,並非本站所有